气体灭火使用场所
联系我们
- 联系人:郭经理
- 传真:010-69552656
- 电话:400-0346-119
- 电话:010-57113119
- 邮箱:506665119@qq.com
- 地址:北京通州区新华北路117号
防护区内安装的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文章来自:气灭系统网 发布时间:2020-04-08 19:50:44
防护区内安装的二氧化碳气体灭火系统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 系统构成
1 )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可选)、单向阀、选择阀(可选)、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馈裝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可选)、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2 )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系统各部件间连接螺纹、法兰应符合相应--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度应一致。
2 外观
1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
2 )在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外表正面标注“C02”或“二氧化碳”标记。字迹应明显、清晰。驱动气瓶亦应标出驱动气体名称。
3 )系统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文字、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4 )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火剂总量、工作温度范围、生产单位、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3 系统准工作状态
系统各操作部件的工作位置、控制盘的控制、监视功能,均应处于正常准工作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的充装量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4 启动运行要求
1 启动方式
1) 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
2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有防止误动作的有效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4.2 延时启动功能
系统的自动启动应具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可在0s~30s范围内连续可调,分档可调时每档间隔不应大于10s。延迟时间设定误差应不大于设定时间的20%。
3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应在选择阀开启后或同时打开容器阀。
4 启动运行
1 )系统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
2 )系统的喷射时间不应大于60s,延迟启动时间应符合5.1.4.2的要求。
3) 灭火剂喷射过程中和喷射后的显示、报警及输出端子动作情况应符合5.13要求。
二、灭火剂瓶组
1 工作压力
灭火剂瓶组的工作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充装密度
灭火剂瓶组中灭火剂的充装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密封要求
按6.4.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灭火剂瓶组应无气泡泄漏。
试验压力为系统-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灭火剂瓶组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试验压力为1.5倍系统-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抗震要求
按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灭火剂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松动、脱落和结构损坏,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0.1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
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泄漏试验,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
0.1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7 耐倾倒冲击要求
按6.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倾倒冲击试验,灭火剂瓶组零件不应松动、脱落或损坏。试验后灭火剂瓶组的气密性应符合5.2.3的规定,自动和手动启动容器阀应能正常开启。
8 虹吸管
具有虹吸管的灭火剂瓶组,虹吸管的材料应采用能抗灭火剂腐蚀的金属材料制造。
9 误喷射防护装置
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出口应有防止在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灭火剂误喷放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上的开孔应使灭火剂均匀喷放而不产生过大的反冲力,且不应被冲出。
10 灭火剂释放时间
灭火剂瓶组在-大充装密度下,灭火剂从容器阀的喷出时间不应大于系统喷射时间的80%。
11 灭火剂要求
二氧化碳灭火剂应符合GB 4396的要求。
12 标志
在灭火剂瓶组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灭火剂名称、工作压力、充装量、充装日期、生产单位或商标等。
三、驱动气体瓶组
1 工作压力
驱动气体瓶组的工作压力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2 充装压力、充装密度
驱动气体瓶组的充装压力或充装密度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3 密封要求
按6.4.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气泡泄漏。
试验压力为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驱动气体瓶组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试验压力为1.5倍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抗震要求
按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驱动气体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结构损坏,驱动气体瓶组内气体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气体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
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泄漏试验,驱动气体瓶组内气体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气体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7 耐倾倒冲击要求
按6.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倾倒冲击试验,驱动气体瓶组零件不应损坏。试验后驱动气体瓶组的气密性应符合5.3.3的规定,自动和手动启动容器阀应能正常开启。
8 误喷射防护装置
误喷射防护装置的性能应符合5.2.9的要求。
9 标志
在驱动气体瓶组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气体名称、工作压力、充装压力(或充装密度)、充装日期、生产单位或商标等。
四、容器
1 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
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
2 公称工作压力
贮存灭火剂容器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大工作压力;驱动气体贮存容器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
3 容积和直径
容器的公称容积和外径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公称容积不应超过80L。
4 材料
容器的材料除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外,其耐腐蚀性能还应允许长期贮存所充装介质。
5 标志
容器钢印标记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
五、容器阀
1 标志
在容器阀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
2 材料
容器阀阀体及其内部机械零件应釆用奧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弹性密封垫、密封剂及相关部件应采用长期与所充装介质接触而不损坏或影响密封性能的材料制造。
3 工作压力
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灭火剂瓶组的-大工作压力;驱动气体瓶组上的容器阀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渗漏、变形或损坏。
试验压力为1.5倍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密封要求
按6.4.3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容器阀在关闭状态下应无气泡泄漏;容器阀在开启状态下各连接密封部位的气泡泄漏量不应超过每分钟20个。
试验压力为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6 超压要求
按6.5.2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超压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破裂现象。
试验压力为3倍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7 -大和-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要求
按6.7规定的方法进行-大和-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试验,容器阀的动作应准确、可靠,并完全开启。
8 工作可靠性要求
按6.6.1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可靠性试验,容器阀及其辅助的控制驱动装置应动作灵活、可靠,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或结构损坏(正常工作时允许损坏的零件除外,但这些零件不应与阀体脱离和从出口喷出),试验后容器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
9 局部阻力损失
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局部阻力损失(包括虹吸管、容器阀及连接管接头的局部阻力损失)采用与其相连接的管路等效长度来表示。
按6.8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容器阀等效长度值与生产单位使用说明书上的公布值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使用说明书上的公布值的10%。
10 耐腐蚀性能
1 0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容器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工作可靠性按6.6.1的规定试验时,应能准确、可靠地开启。
20耐应力腐蚀性能
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应力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裂纹、损坏。试验后容器阀的强度应符合5.5.4的规定。
3 0耐二氧化硫腐蚀性能
按6.10规定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容器
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工作可靠性按6.6.1的规定试验时,应能准确、可靠地开启。
11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6.16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N;
b)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N;
c)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N;
d)所有手动操作位移均不应大于300mm;
e)旋转开启的容器阀其操作力矩不应大于10N·m,旋转角度不应大于270°。
12 结构要求
装设压力显示器的容器阀,压力显示器安装口处宜设单向针阀。

一、二氧化碳灭火系统
1 系统构成
1 )系统至少应由灭火剂瓶组、驱动气体瓶组(可选)、单向阀、选择阀(可选)、驱动装置、集流管、连接管、喷嘴、信号反馈裝置、安全泄放装置、控制盘、检漏装置、低泄高封阀(可选)、管路管件等部件构成。
2 )系统各部件应固定牢固、连接可靠,部件安装位置正确,整体布局合理,便于操作、检查和维修。
系统各部件间连接螺纹、法兰应符合相应--标准、行业标准的规定。
3 )系统中相同功能部件的规格应一致(选择阀、喷嘴除外),各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容积、充装密度应一致。
2 外观
1 )系统各构成部件应无明显加工缺陷或机械损伤,部件外表面应进行防腐处理,防腐涂层、镀层应完整、均匀。
2 )在灭火剂贮存容器的外表正面标注“C02”或“二氧化碳”标记。字迹应明显、清晰。驱动气瓶亦应标出驱动气体名称。
3 )系统每个手动操作部位均应以文字、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4 )铭牌应牢固地设置在系统明显部位,注明:系统名称、型号规格、执行标准代号、灭火剂总量、工作温度范围、生产单位、产品编号、出厂日期等内容。
3 系统准工作状态
系统各操作部件的工作位置、控制盘的控制、监视功能,均应处于正常准工作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泄漏监测装置应处于正常监视状态,灭火剂和驱动气体的充装量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4 启动运行要求
1 启动方式
1) 系统应具有自动启动、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功能。
2 )手动启动和机械应急启动应有防止误动作的有效措施,并用文字或图形符号标明操作方法。
5.1.4.2 延时启动功能
系统的自动启动应具有延迟启动功能,延迟时间可在0s~30s范围内连续可调,分档可调时每档间隔不应大于10s。延迟时间设定误差应不大于设定时间的20%。
3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
组合分配系统的动作程序应在选择阀开启后或同时打开容器阀。
4 启动运行
1 )系统采用不同方式启动,其动作应准确、可靠、无故障。
2 )系统的喷射时间不应大于60s,延迟启动时间应符合5.1.4.2的要求。
3) 灭火剂喷射过程中和喷射后的显示、报警及输出端子动作情况应符合5.13要求。
二、灭火剂瓶组
1 工作压力
灭火剂瓶组的工作压力应符合表1的规定。
2 充装密度
灭火剂瓶组中灭火剂的充装密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
3 密封要求
按6.4.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灭火剂瓶组应无气泡泄漏。
试验压力为系统-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灭火剂瓶组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试验压力为1.5倍系统-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抗震要求
按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灭火剂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松动、脱落和结构损坏,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0.1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
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泄漏试验,灭火剂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灭火剂充装量的
0.1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7 耐倾倒冲击要求
按6.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倾倒冲击试验,灭火剂瓶组零件不应松动、脱落或损坏。试验后灭火剂瓶组的气密性应符合5.2.3的规定,自动和手动启动容器阀应能正常开启。
8 虹吸管
具有虹吸管的灭火剂瓶组,虹吸管的材料应采用能抗灭火剂腐蚀的金属材料制造。
9 误喷射防护装置
灭火剂瓶组的容器阀出口应有防止在运输、装卸、储存过程中灭火剂误喷放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上的开孔应使灭火剂均匀喷放而不产生过大的反冲力,且不应被冲出。
10 灭火剂释放时间
灭火剂瓶组在-大充装密度下,灭火剂从容器阀的喷出时间不应大于系统喷射时间的80%。
11 灭火剂要求
二氧化碳灭火剂应符合GB 4396的要求。
12 标志
在灭火剂瓶组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灭火剂名称、工作压力、充装量、充装日期、生产单位或商标等。
三、驱动气体瓶组
1 工作压力
驱动气体瓶组的工作压力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2 充装压力、充装密度
驱动气体瓶组的充装压力或充装密度应与瓶组上的标称值一致。
3 密封要求
按6.4.2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应无气泡泄漏。
试验压力为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驱动气体瓶组不应出现渗漏现象。
试验压力为1.5倍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抗震要求
按6.12.1规定的方法进行振动试验,驱动气体瓶组任何部件不应产生结构损坏,驱动气体瓶组内气体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气体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6 温度循环泄漏要求
按6.13规定的方法进行温度循环泄漏试验,驱动气体瓶组内气体的净重损失量不应大于气体充装量的0.25%,试验后自动启动容器阀,不应出现任何故障。
7 耐倾倒冲击要求
按6.14规定的方法进行耐倾倒冲击试验,驱动气体瓶组零件不应损坏。试验后驱动气体瓶组的气密性应符合5.3.3的规定,自动和手动启动容器阀应能正常开启。
8 误喷射防护装置
误喷射防护装置的性能应符合5.2.9的要求。
9 标志
在驱动气体瓶组的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气体名称、工作压力、充装压力(或充装密度)、充装日期、生产单位或商标等。
四、容器
1 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
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
2 公称工作压力
贮存灭火剂容器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系统的-大工作压力;驱动气体贮存容器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
3 容积和直径
容器的公称容积和外径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公称容积不应超过80L。
4 材料
容器的材料除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外,其耐腐蚀性能还应允许长期贮存所充装介质。
5 标志
容器钢印标记应符合GB 5099的规定。
五、容器阀
1 标志
在容器阀明显部位应永久性标出:生产单位或商标、型号规格、工作压力。
2 材料
容器阀阀体及其内部机械零件应釆用奧氏体不锈钢、铜合金制造,也可以用强度、耐腐蚀性能不低于上述材质的其他金属材料制造。
弹性密封垫、密封剂及相关部件应采用长期与所充装介质接触而不损坏或影响密封性能的材料制造。
3 工作压力
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的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灭火剂瓶组的-大工作压力;驱动气体瓶组上的容器阀公称工作压力不应小于驱动气体瓶组的-大工作压力。
4 强度要求
按6.3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强度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渗漏、变形或损坏。
试验压力为1.5倍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5 密封要求
按6.4.3规定的方法进行气密性试验,容器阀在关闭状态下应无气泡泄漏;容器阀在开启状态下各连接密封部位的气泡泄漏量不应超过每分钟20个。
试验压力为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6 超压要求
按6.5.2规定的方法进行液压超压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破裂现象。
试验压力为3倍瓶组的-大工作压力,压力保持时间为5min。
7 -大和-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要求
按6.7规定的方法进行-大和-小工作压力下动作试验,容器阀的动作应准确、可靠,并完全开启。
8 工作可靠性要求
按6.6.1规定的方法进行工作可靠性试验,容器阀及其辅助的控制驱动装置应动作灵活、可靠,不应出现任何故障或结构损坏(正常工作时允许损坏的零件除外,但这些零件不应与阀体脱离和从出口喷出),试验后容器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
9 局部阻力损失
灭火剂瓶组上的容器阀局部阻力损失(包括虹吸管、容器阀及连接管接头的局部阻力损失)采用与其相连接的管路等效长度来表示。
按6.8规定的试验方法测得的容器阀等效长度值与生产单位使用说明书上的公布值相比,其差值不应超过使用说明书上的公布值的10%。
10 耐腐蚀性能
1 0耐盐雾腐蚀性能
按6.9规定的方法进行盐雾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容器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工作可靠性按6.6.1的规定试验时,应能准确、可靠地开启。
20耐应力腐蚀性能
按6.11规定的方法进行应力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裂纹、损坏。试验后容器阀的强度应符合5.5.4的规定。
3 0耐二氧化硫腐蚀性能
按6.10规定的方法进行二氧化硫腐蚀试验,容器阀及其附件不应有明显的腐蚀损坏。试验后容器
阀的密封性能应符合5.5.5的规定,工作可靠性按6.6.1的规定试验时,应能准确、可靠地开启。
11 手动操作要求
容器阀应具有机械应急启动功能,按6.16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急启动手动操作试验,应符合下列要求:
a)手动操作力不应大于150N;
b)指拉操作力不应大于50N;
c)指推操作力不应大于10N;
d)所有手动操作位移均不应大于300mm;
e)旋转开启的容器阀其操作力矩不应大于10N·m,旋转角度不应大于270°。
12 结构要求
装设压力显示器的容器阀,压力显示器安装口处宜设单向针阀。
